2008年6月27日星期五

从水政治到水政策(2008-06-27)



从水政治到水政策
(2008-06-27)

  虽然夫人病危,但内阁资政李光耀前天晚上仍然如期出席了水资源奖颁奖礼,并同现场上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商界领袖和水务机构代表进行了对话,足见他对这个课题和首届国际水资源周活动的重视。而就在这个对话会上,李资政也向世界作出了新加坡的一个庄严的承诺,新加坡将和其他国家分享水资源管理知识。

  正如李资政所说的,新加坡曾经历过两次生死攸关的事件,因此才被迫从困境中找寻生路,从而也“迫”出了新加坡的水政策。这两件事的历史教训,都是新加坡人应该永远铭记在心的。其一就是1942年日本人的入侵。当时,日军炸毁了柔佛和新加坡之间的输水管,顿使在新加坡驻守的英军陷入困境。其二,是新马分家的时候,当时的马来西亚首相东姑恫言要切断新加坡的水供。

  措手不及的英军拱手把新加坡交给了日军,新加坡因此沦陷三年半。但独立后的新加坡却咬紧牙关,决心不做马国的卫星国,因而也有了一个专心致志的追寻,追寻水的自给自足,以免受制于人。对第一代政治领袖而言,这应该是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好不容易,新加坡终于如愿以偿,借助薄膜科技和海水淡化技术的突破,实现了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迎来了淡化海水,也迎来了新生水。

  我国这段由水政治演绎出来的水的历史和水的教训,是每个年轻一代新加坡人都须铭记在心的。它提醒国人,新加坡的生存与繁荣得来不易,而我们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有永不言败、奋斗到底的精神。这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水的教育,不单只是参观新生水厂和尝试新生水的味道那么简单,了解历史更加重要。

  由于有了这段逆境突围、绝处求生的经验,新加坡对许多面对水资源短缺和困境的国家,因此颇能感同身受,也因此要毫不保留地与他国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解决水的问题。在目前原油价格节节上升之际,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燃油身上,殊不知,水是一个更加重要的课题。

  没有能源,人也许会很难活,但没有水却肯定活不了。据估计,现在全世界有多达11亿人面对食水供应的问题。英国的国际发展部长甚至警告,如果人们现在不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克服国际性的水资源短缺和卫生的问题,水的问题将可能恶化并演变成冲突,甚至爆发水战争。

  地球气候变暖,各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都相继走上快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道路,在在都凸显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面对问题的各国本身固然必须及时谋求对策,国际社会确实也有必要赶快正视这个问题,并通过更加密切的国际合作,为全人类解决这个活命水的难题。此时此刻,已经累积了丰富的水资源管理经验和掌握先进薄膜技术的新加坡,正好可以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对这个世界性课题做出贡献。

  基此,新加坡的水政策的发展显然也已迈入一个新的里程,这包括发展成为一个全球的水枢纽,与他国分享经验与技术,协助有需要的城市和地区克服食水短缺的问题,以及进行研究、投资开拓水资源产业的合作等等。这方面的前景是无限的,而被喻为“蓝金”的水资源产业发展才刚刚开始,商机也是无限的。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