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8日星期一

国人环保意识亟待提高(2008-04-28)

国人环保意识亟待提高(2008-04-28)

  对大多数国人而言,4月22日的“地球日”悄悄的来也悄悄的走了。也许大家近日来的关注点都放在物价上涨和与之俱来的生活压力上,无暇他顾。但在很大程度上其实也反映我们的环保意识还是相对薄弱的。  很明显的,过去这些年来的经济持续增长,就业率与家庭平均收入普遍提高,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使许多人养成了对环保、省水、节能都很不利的生活习惯。浪费与过度消耗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一般人所在乎的,只是自己是否负担得起,消费得来,而没有顾及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对生活环境以至整个地球所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根据国家环境局的统计,我国约112万户住家(400多万人口)的总用电量,过去13年来剧增了近8成。从1995年到2007年,家庭总用电量增加了78%。每户人家平均用电量则增加21%。环境局对住家用电量增幅显著的现象表示关注,并呼吁国人节省能源。为提高国人节能源的意识,环境局前天举办了“节能展”,并推展了“10%能源挑战”运动,鼓励每个家庭通过节能措施,削减10%的用电量。

  当局推荐的节能“招数”包括:少用冷气,多用风扇;将冷气温度调至25摄氏度;定期清理冷气系统;离开房间后即关灯;避免冰箱超载,阻碍气体流通;利用太阳晒干衣服,避免使用干衣机;使用即热热水器,而非储存式热水器;使用节能灯泡,如袖珍型日光灯;将电脑配置为节能状态。这些都是每个家庭都有能力办得到的事,但是,很多家庭没有这么做,归根究底也是欠缺环保意识。“10%能源挑战”通过鼓励的方式,宣导节能,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也能产生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作用。意识能左右行动,只有当人们具备了环保意识,才能主动地采取各种环保措施,以及最终改变个人的生活习惯。

  环保意识所涉及的其实不单是我们的生活环境,还涉及一个更大的课题: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实在有必要改变一些长期以来养成的不良习惯。环境及水源部长雅国博士日前接受本报专访时就强调,人们是否愿意改变习惯才是可持续发展是否可能成功的关键。

  本报从4月21日起推出了《生生不息》栏目,旨在每隔双周通过这个栏目探讨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概念,与读者一同寻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解决方案。配合栏目创刊,雅国博士接受了专访,足见政府对这个课题的重视。目前全球所面对的气候变暖、石油与粮食价格暴涨等重大课题,其实都与环保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雅国部长所说的,环境不断在变,加上气候变化的威胁越来越显著,无论是政府或个人都必须作出调整,才能让新加坡未来在经济成就和环保上继续保持双赢。

  提高能源效率是我国应付气候变化的首要对策。由国家环境局领导的五个政府机构—能源市场管理局、经济发展局、陆路交通管理局、建设局及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分别代表发电、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物和住家五大能源消耗领域,去年携手成立“能源效率计划委员会”,致力提高本地各领域的能源使用效率。政府可透过制定政策,加强发电、工业、交通运输和建筑物等四个领域的能源效率,但住家方面则须由新加坡人亲身参与才能取得成效。

  由于多年来饱受断水威胁之苦,我们再循环用水,发明了“新生水”,但是,走进私人住宅区,我们不难看到人们用水管洗车。尽管能源价格不断飙升,在办公室和住家,我们却不难看到人们成天的开着冷气、电脑,而没有真正地使用;我们以清洁城市为荣,事实是,至今全赖一批外国清洁大军每天在默默耕耘;我国正在协助其他国家的城市建设生态城,但反躬自省,国人还有许多与环保、生态格格不入的生活习惯。现在应是国人认真提高环保与生态意识,革除耗能、浪费、制造垃圾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时候了。我们必须从自己做起。